我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官小玉以“溶液中铬的吸附-脱附特性研究”为主题连续在《Chemical Communications》(IF=6.29)、《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IF=8.097)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系列研究成果,我院范浩军教授、陈意副教授为该系列成果的通讯作者。
(1)Light-Induced Desorption of Trivalent Chromium from Adsorbents: One Step Closer to Sustainability. 2018(54):12770-12773
该文以含三价铬(Cr3+)的制革废水为研究对象,传统的吸附法处理包括功能吸附剂的合成、吸附应用以及吸附剂脱附再生并循环利用等环节。而针对吸附剂的再生利用,前人大量的研究都是通过加入酸、碱或螯合剂以改变吸附剂表面的电荷或提高竞争关系从而使被吸附的三价铬从吸附剂表面脱附,这种解吸方法所引入的酸、碱或螯合物必然会造成二次污染,也会造成吸附剂的使用效率降低。基于此,范浩军教授团队合成了一种光敏化合物—螺吡喃,并将此化合物共价固定于固体基材表面制备成吸附材料。将此吸附材料应用于废水中三价铬的吸附,吸附结束后利用可见光照射实现三价铬的脱附并循环利用,不再需要加入酸、碱或其他物质脱附,从源头上杜绝了酸、碱或其它化学物质的二次污染,向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又迈进了一步。
(2)Stepwise Deprotonation of Magnetite-Supported Gallic Acid Modulates Oxidation State and Adsorption-Assisted Translocation of Hexavalent Chromium. 2017,9(18):15525-15532
该文以含六价铬(Cr6+)废水为研究对象,传统的静电吸附法处理含六价铬(Cr6+)废水,铬仍以六价的形式存在,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六价铬的毒性问题,极易造成二次污染。基于此,范浩军教授团队将具有还原性的植物单宁单体-没食子酸共价锚定于表面含伯胺基团的磁性纳米颗粒表面,制备了一种磁响应纳米吸附剂。该吸附材料表面的还原性可通过调节溶液中的pH值得到精确控制,精准地实现了废水中六价铬的还原→配位吸附→磁响应移除全过程。本研究所涉及的磁响应纳米吸附剂在将六价铬从溶液中分离的同时实现了六价铬的“解毒”,从而避免了六价铬治理过程中的二次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