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5月,“四川大学合成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标志着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人造革、合成革研究的科研机构诞生。 皮革工业包括真皮制造业和合成革/人造革制造业。近年我国合成革产业发展非常迅速,2010年全国已有合成革企业2600多家,形成合成革生产线1575条,产量达53亿平米,产值1043亿元,占到了世界总产量的73%。我国已成为世界合成革/人造革第一生产大国。 但由于我国合成革产业的发展始于80年代,相关人才培养和科研机构的设置严重滞后,目前国内尚没有一所高校设置有合成革本科专业,也没有专门的科研单位从事合成革研究工作。这种状况制约了国家对行业共性关键技术组织科研攻关,与我国合成革产业大国地位极不相称。 针对这一重大需求,四川大学皮革学科于本世纪初开始关注我国合成革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问题,成立了以范浩军教授为首的合成革研究室。近10年来,该研究室为我国合成革产业完成了大量清洁、先进技术开发工作,并实现了产业化应用,同时也为合成革产业培养了数十名高级技术人才,已经在我国合成革领域形成了重要影响。为了进一步发挥我校皮革和高分子材料学科的交叉优势(均为211和985重点建设学科),适应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经中国工程院石碧院士提请,四川大学谢和平校长特批,2011年5月,“四川大学合成革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目前,该研究中心有固定研究人员18人,均具有皮革、高分子和化工专业研究背景和博士学历,其中教授、博导13人,副教授3人,博士后2人,并形成了硕、博士研究生30余人的科研团队。中心主任为范浩军教授,副主任彭必雨教授,办公室主任为张文华副教授,秘书为陈意博士。 合成革研究中心成立后,主要针对目前合成革行业存在的能耗高、有机溶剂排放污染严重、资源利用率不高、产品质次档低等行业共性问题展开研究。重点研究方向包括: ①合成革清洁生产关键材料及技术。 传统工艺中溶剂型浆料使用量大于200万吨/年,每年有60-80万吨的有机溶剂无序排放,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开发水性合成革用树脂、助剂替代传统的溶剂型树脂和助剂;在水性浆料、环境友好材料支撑下,形成集成的人造革、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促进行业的可持续发展。预期目标:用水替代有机溶剂,水性材料的使用量达到80%以上,将VOC(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排放量减少80%; ②低能耗人造革、合成革制造技术。开发低温干燥技术、低温发泡技术、无溶剂回收技术、集中供热技术,余热回用技术,降低综合能耗。预期目标:综合节能降低30%-40%; ③合成革废水循环利用技术:采用高级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生物滤池或生-化结合技术处理合成革湿法工艺中制革废水。攻关目标: 废水的回用率大于50%,降低废水中COB 和BOD含量30-40%。 ④生态及高物性合成革制造技术。包括低VOC含量、低雾化值、零偶氮、零甲醛、零金属含量等生态合成革的开发以及高物性超纤合成革,汽车内饰革,家装内饰革、体育用品革、透气透湿鞋用革;高档箱包革等的制造技术;攻关目标: 全面提升合成革的质量等级,产品获得欧盟生态合成革资质。 “四川大学合成革研究中心”建设的目标为: ①通过研究和开发,为行业提供先进的、清洁的人造革、合成革制造新技术。包括合成革清洁生产技术、合成革节能制造技术、合成革废水、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生态及高物性合成革制造技术等,推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②为行业提供各类高级技术人才。为本科生开设相关课程和提供实验基地,培养从事合成革研究的硕、博士研究生,为行业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③每年争取进校科研经费800-1000万/年,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10项/年,争取10-15项/年的科研成果转化,进一步提升我校在制革领域的国际、国内学术地位; ④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标准的制订和国家、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获得行业发展话语权。 ⑤为行业、学科的发展提供技术、学术交流的平台。(范浩军)